首页|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障碍诊断

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障碍诊断

扫码查看
为发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探究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从农业科技生产力、农业绿色生产力、农业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13—2022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并利用障碍度分析模型诊断阻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其一,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8—2019年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幅度最大;其二,就区域差异而言,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就省份来看,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山东、江苏"双子星引领"的断崖式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异质性;其三,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级指标障碍度排序为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数字生产力,二级指标障碍度排名靠前的是支农经费强度、农膜使用量以及获证绿色食品单位数等.据此,粮食主产区应加大农业领域财政支持力度,重点突破影响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强化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

姜彦坤

展开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大庆,163319

农业新质生产力 水平测度 TOPSIS模型 粮食主产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三纵"创新人才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计划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17BSH113RRCQC202303XDB202308QSKD2023ZD0303

2024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社会科学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93
ISSN:1003-8477
年,卷(期):2024.(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