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魏国国官建置及其意义——兼论魏晋南北朝禅让之结构

魏国国官建置及其意义——兼论魏晋南北朝禅让之结构

扫码查看
汉魏的成功禅代,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的典范.禅代程序中国之建立和国官建置,是此模式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建安十八年,曹操开建魏国,自置百官.魏国之设在精神上取则汉初诸侯王之制,等齐汉之朝廷,实质上是在为其后的禅代做准备.故其国官兼采汉初之官名,并取则东汉朝廷,同时加入新创之制,形成独特的魏国国官制度.大理、奉常、御史大夫三官即标识魏国国官的历史存在.此三官的历次重现反映出,建国设官成为禅让过程中的固定结构.王朝更替的基本逻辑是国升格为王朝,领有天下,国号成为天下号,而前代王朝降为国.从时间尺度上看,诸国建立而争夺天下,同构于在空间中争夺天下的战国,可称为"历时之战国".

沈雷

展开 >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上海,200241)

魏国 魏晋南北朝 国官 禅代 御史大夫

2024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社会科学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93
ISSN:1003-8477
年,卷(期):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