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教论

书教论

扫码查看
"书"本指口述及口述史,有文字后兼指书写及成文史,后世书写便捷,口述史传统断绝,遂仅指书写及成文史.五帝三代之书是诗书礼乐混杂、口述史成文史混杂的书.西周春秋之交,书写工具成熟,周朝王官始用方策系统整理颁行记录"先王陈迹"、体现"先王之道"的六经,五帝时代早中期古史则因为"不雅驯"而被剔除,于是《虞书》《夏书》《商书》《周书》遂专称为《书》.战国时代亦有泛指六经为《书》者.汉至清代经学教材虽有调整,但始终以四《书》合编的《尚书》为《书经》,其他不断增加的海量史书均只用作课外参考书.五千多年的书教,形式一直是"先王陈迹"教育即历史教育,本质则一直是"先王之道"教育即治国实践和理论教育,旨在教化官员效法先王,治国富民,并按公认的准则获取有限的私利.中国历史记录十分漫长而完整,且历来要求"慎终追远",反对"数典忘祖",原因固然复杂,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历史一直是后代官员的治国指南,故古人称"六经皆史",如今亦可称"六史皆经".

吴天明

展开 >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书》 《尚书》 口述史 成文史 国学教育

2024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社会科学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93
ISSN:1003-8477
年,卷(期):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