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河西走廊东部一次突发性暴雨天气分析

河西走廊东部一次突发性暴雨天气分析

扫码查看
2022年8月2日夜间河西走廊东部出现了对流性短时强降雨、局地暴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实时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河西走廊东部区域内6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和93个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对这次对流性强降雨、局地暴雨天气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发生在高、低空均为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区内.大的湿度条件、畅通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水汽通道和水汽在本地辐合,为暴雨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层、地面辐合线的抬升以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上升运动是暴雨天气发生的动力机制;地面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是暴雨天气能量的释放过程;强烈的不稳定能量和不稳定层结是对流增强、雨强增大的必要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强烈发展是暴雨强度较大的直接原因.

陈海贝、杨晓玲、赵慧华、陈静、周华、乔琴

展开 >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 730020

甘肃省古浪县气象局,甘肃武威 733100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 733099

甘肃省永昌县气象局,甘肃永昌 733200

展开 >

暴雨 MICAPS 物理量 对流云团 突发性 河西走廊东部

干旱气象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人才专项)

IAM20201641975015GS-MArc2019-02

2023

中南农业科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湖北省畜牧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与科技信息中心

中南农业科技

影响因子:0.152
ISSN:
年,卷(期):2023.44(5)
  • 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