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4种草本植物的耐铅性和积累特性

14种草本植物的耐铅性和积累特性

扫码查看
铅(Pb)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元素,简单、安全、费用低、环境负效应小的植物修复技术已成为环境生态恢复的研究前沿。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对黑麦草、早熟禾、狗牙根、紫花苜蓿、三叶草、黑心菊、硫华菊、金盏菊、三叶鬼针草、血皮菜、三脉紫菀宽伞变种、酸模、辣椒276、土人参14种植物在不同Pb2+浓度(0、500、1 000、1 500、2 000 mg/kg)胁迫下的耐受特性和富集转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Pb2+胁迫下,大多数植物的生物量呈上升趋势,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Pb2+胁迫下,植物生物量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土壤Pb2+浓度的增加,植物体内的铅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根茎大于叶的器官积累分异特性,酸模的耐铅能力最强;狗牙根、黑麦草、早熟禾、三脉紫菀宽伞变种、黑心菊、辣椒276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铅;酸模、辣椒276、黑心菊和紫花苜蓿有较强的转运能力。14种植物中,只有黑心菊在500 mg/kg浓度Pb2+处理下能同时满足超富集植物的筛选要求,说明黑心菊具备较强的耐受性能以及富集和转运铅的能力,可作为铅污染土壤修复的候选超富集植物种。

宣斌、江红艳

展开 >

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230093

合肥市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 230093

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合肥 230031

植物修复技术 草本植物 耐铅性 累积特性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合肥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

2021GJ063

2024

中南农业科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湖北省畜牧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与科技信息中心

中南农业科技

影响因子:0.152
ISSN:
年,卷(期):2024.45(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