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动态劳动力调查(CLDS)数据,使用LSA估值法与工具变量法,将疼痛的幸福损失与支付意愿进行货币化衡量和城乡影响差异比较,并从生理、心理、社会融入和经济四个角度考察了疼痛带来的健康折旧效应、经济效应与医疗成本.研究结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疼痛对生活幸福感有显著负影响.总体上人们在均值处对单位疼痛的边际支付意愿约为年平均收入的1.1~3.3倍,疼痛上升幅度越大,支付意愿越强.城乡人群的疼痛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农村的相对支付意愿更高.(2)在影响效应方面,疼痛程度上升不仅加速个体的健康折旧,还降低个体收入和就业机会,对医疗体系、社会就业和稳定有负向影响,并且提高医疗支出成本约26.3%~54.4%.疼痛上升对农村的收入和医疗成本负向影响更大,农村为等量疼痛缓解付出的成本更高,医疗保障体系具有"亲城镇"特征.(3)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的提高与互联网使用可缓解疼痛.文章认为,在医疗保障政策改革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应重视城乡生命质量差异及其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通过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及互联网等手段提高生命质量,对乡村进行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