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快速职业化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实践是其核心特征,这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所倡导的追求普遍化解释的"人—环境"分析框架以及类型化的问题解决路径存在明显的冲突.通过回顾先秦虚静视角发现,注重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人—场景"双向影响框架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讨论的焦点,并且强调舍弃是人们在过度"有为"的现实生活场景中找到成长改变之路的唯一求真方式.为此,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需要吸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秦虚静视角,建立以"人—场景"双向影响为框架、以舍弃行动策略为核心、以自然行动理性为目标的中国社会工作自主话语体系,走不同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中国社会工作这种现代化后发国家的社会工作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实践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