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挽回—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
"挽回—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社会工作服务已经成为开展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但已有研究呈现出对服务对象生活世界忽视与割裂的倾向,将未成年人从其原有的生活境遇中抽离出来,将不同的支持系统割裂开来,这样一来就难以保障矫治工作有效性的持续发挥.本研究从情境性和能动性视角出发,以社会分层为基本理论视角,沿着"身份—社会分层+社会支持—生活境遇"的分析框架,探索更具全面性、过程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发现,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生活境遇集中表现为"入坑",即未成年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后,社会地位下降,进而面临滑入下一社会阶层("入坑")的风险.而社会支持的无效、越轨亚文化的引力与社会排斥的压力,构成了其在"坑"中的生活境遇,使得未成年人难以自拔.据此,研究提出了"挽回—融合"式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分为挽回和融合两个阶段,挽回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未成年人回归原有社会阶层,融合阶段的主要目标则是促进未成年人与回归的社会阶层实现良好交融.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经常提及的挽救与融入相比,挽回与融合具有更多能动性视角和包容性的环境力量.挽回强调未成年人的自愈力和主体地位,社会工作者主要作为陪伴者,着力激发其内在生命力量;融合则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双向奔赴",社会工作者从个体与社会两个方面共同着力,促进回归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昱、金超然
展开 >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关键词:
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
社会工作
服务模式
挽回
融合
出版年:
2024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568
ISSN:
1008-7672
年,卷(期):
2024.
3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