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国时期国家的社会工作想象与专业知识生产

民国时期国家的社会工作想象与专业知识生产

扫码查看
重新审视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既有的本土化理论本质上遵循西方中心主义,强调后发展国家先移植西方社会工作,再依照本国文化情境进行修补.这种路径难以解释民国初期西方社会工作的有限影响力.由此,尝试诉诸国家建构的视角审视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探索国家的社会工作想象及其对专业知识生产的引导.研究发现,在国家机器改制过程中,社会工作想象逐渐形成,基本延续了民众动员与训练的愿景.同时,国家的想象融入了社会工作知识生产,本土化表现为国家将其主体意志与西方理论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专业知识体系.

邹林杰

展开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本土化 国家建构 知识生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21GS0087

2024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68
ISSN:1008-7672
年,卷(期):202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