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河下游4种典型草本植物与土壤碳、氮含量的关系研究

黄河下游4种典型草本植物与土壤碳、氮含量的关系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河岸带典型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根系和土壤碳、氮含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旨在为黄河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较黄河河岸带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地肤(Kochia scoparia)和莎草(Cyperus rotundus)4种典型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根系和土壤的碳、氮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探讨河岸带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根系与土壤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关系.[结果](1)莎草地上部分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草本植物(P<0.05),芦苇地上部分碳氮比显著高于拂子茅和莎草(P<0.05);4种植物的根系C、N含量及碳氮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芦苇土壤C、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而芦苇草地土壤碳氮比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3)4种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C、N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根系C含量与土壤C、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而植物地上部分C、N含量和根系N含量与土壤C、N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4种典型草本植物显著影响了土壤的C、N含量,芦苇和拂子茅具有相对较高的固碳和固氮潜力.研究区土壤C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N均值表明N是研究区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植被恢复易受到土壤N含量的限制.
Relationship of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four typical herbs and soil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张瑞香、李强、冯雪琦、赵星辉、郭二辉

展开 >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河岸带生态系统 黄河下游 草本植物 土壤 碳、氮含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418775422019HYTP013

2023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17
ISSN:1000-2340
年,卷(期):2023.57(1)
  • 1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