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北方"稷作农业"发生地呈带状分布于农牧交错地带

中国北方"稷作农业"发生地呈带状分布于农牧交错地带

扫码查看
借助安成邦、张文绪等考古发现出土农作物种子、周新郢等原始遗址采样进行种子浮选以及吕厚远等对植硅体的系统分析的结论,可以理清黄土高原10000年以来的农作物构成以及变化.据此认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农业发展阶段,黄土高原已经是农业的中心,并根据严文明农业发生边缘理论和黄其煦农业发生在山间林地边缘杂草地的研究,认为黄土高原是中国农业的诞生地,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发生地靠近西南-东北走向的农牧交错地带一线.根据历史文献和北方出土种子黍占有绝对优势的事实,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叫"稷作农业"比叫"粟作农业"更为贴切.
"Millet Farming"in North China Taking Place in Zonal Distribution in the Interface Area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张多勇、王志军

展开 >

陇东学院 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旱作农业发生地 农牧交错地带 稷作农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3146009013BZS084

2018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黄河科技大学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0.23
ISSN:1008-5424
年,卷(期):2018.20(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