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水稻土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判定

古水稻土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判定

扫码查看
测定了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 000a)遗址2个剖面表层土壤、古代水稻土和古代旱地土壤、以及底层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并对其可能来源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AHs的含量分别为202.9μg·kg-1和207.7μg·kg-1,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古水稻土中PAHs含量明显降低,仅为56.0μg·kg-1,但高于古旱地土壤及底层土壤.古旱地土壤及底层土壤PAHs含量在32.0~36.9μg·kg-1.古水稻土中,2环和3环所占比例较大,达63%,萘和菲含量最高,而4环以上的多环芳烃含量较低.Phe/Ant和BaA/Chr比值和有机质13C-NMR图谱显示,古水稻土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水稻秸秆的焚烧,同时还原条件下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其另一个重要来源.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Identification of PAHs in Ancient Paddy Soil

李久海、董元华、曹志洪、王辉、安琼、胡正义、杨林章、林先贵、尹睿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08

古水稻土 多环芳烃 来源 稻草焚烧 生物合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DO115-40335047

2006

环境科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913
ISSN:0250-3301
年,卷(期):2006.27(6)
  • 20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