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

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

Observational Study of Ozon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t the Shangdianzi Regional Background Station

扫码查看
2008年3月26日~10月9日在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开展了O3、NOx、NOy、CO等气体的现场观测和VOCs采样观测.利用观测数据,首次取得该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OPE),研究了OPE与NOx和VOCs的关系,探讨了HNO3干沉降对OPE的可能影响及订正方法.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逐日OPE值的变化范围为0.2~21.1,平均值为4.9±3.6;晴天的总体OPE值为4.3±1.5;OPE值随NOx浓度的变化基本符合抛物线关系,当NOx<14×10-9时,OPE随NOx的增加而增加;当NOx>14×10-9时,OPE随NOx的增加而减少;芳香烃和OVOCs与OPE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HNO3等NOx氧化产物的干沉降对计算的OPE有显著影响,导致计算结果偏高.利用北京市区和上甸子的NOy/CO值可以对观测期间的OPE值进行初步订正,但订正方法尚不够严谨,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未订正的OPE计算值可认为是实际OPE的上限.

葛宝珠、徐晓斌、林伟立、王瑛

展开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上甸子本底站 臭氧生成效率(OPE) NOx VOCs 相关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40775074404750468082012

2010

环境科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913
ISSN:0250-3301
年,卷(期):2010.31(7)
  • 16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