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岩溶区典型灌丛植物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解析

岩溶区典型灌丛植物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解析

扫码查看
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法(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检测岩溶区典型13种灌丛植物根系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探讨岩溶区AM与宿主植物是否存在选择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灌丛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差异,豆科植物显著高于非豆科植物。聚类分析表明,l3种灌丛植物均能被AM侵染,不同灌丛植物根系AM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尤其豆科与非豆科植物,但AM群落结构在9种非豆科植物间差异显著而在4种豆科植物间则差异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影响豆科与非豆科植物根系AM群落结构的因子各异,土壤Olsen-P、pH和全氮是影响岩溶区灌丛植物根系AM群落组成结构的主要因子。研究还表明,岩溶区灌丛植物根系AM与宿主植物具有选择特性,这种选择特性出现在植物功能群的几率比植物种类大,将AM应用于岩溶区植物恢复时,应考虑AM与宿主植物的选择特性问题。
Structure Analysi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in Roots from Different Shrubs in Karst Regions

梁月明、苏以荣、何寻阳、陈香碧

展开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

岩溶 灌丛 豆科植物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国家应急管理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青年学者”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

31741021Y623050402016GXNSFBA380179.2017XNSFAA1982412016004DD20160324

2018

环境科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EI
影响因子:1.913
ISSN:0250-3301
年,卷(期):2018.39(12)
  • 7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