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9年西安首场雾霾PM2.5关键特征的综合诊断

2019年西安首场雾霾PM2.5关键特征的综合诊断

扫码查看
通过对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环境模式模拟资料、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前/后向气团轨迹资料、环境站监测资料,以及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XUT)多波长激光雷达、米散射激光雷达、能见度仪、粒谱仪等观测资料的综合诊断,探讨了2019年1月初发生在西安的雾霾过程(记为首场雾霾)PM2.5组分、分布及传输特征,旨在为雾霾气溶胶研究提供有益的个例积累.定性、定量双重检验表明,Chem模式较成功复制了此次雾霾气溶胶过程.利用这些可靠的模式数据分析表明,PM2.5中碳气溶胶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碳,约占85%,强盛期气溶胶各组分随高度增加均呈递减趋势,各组分近地面浓度最高.通过对两类不同方法获取的消光系数对比分析表明,相比于模式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具有更高的垂直分辨率,因此,更善于描述消光廓线的细节特征.通过对多源资料的综合诊断最终揭示出,“北风涌”是雾霾消散的关键影响因子,沿铜川-西安-山阳—带存在着污染物传输的重要路径,雾霾由此体现出自北向南依次消散的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about the component, distribution and transmission during the first fog-haze process in Xi'an in 2019 by using SACDM

李博、裴成章、王楠、闫庆、狄慧鸽、刘晶晶、屈姣、华灯鑫

展开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710048

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4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展开 >

西安 2019年首场雾霾 PM2.5关键特征 多源资料 综合诊断 北风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

41627807615751602020B03

2020

环境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645
ISSN:0253-2468
年,卷(期):2020.40(11)
  • 1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