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郊区和乡村下垫面的CO2通量观测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郊区和乡村下垫面的CO2通量观测

扫码查看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和苏州两个典型城市的中心城区观测点、南京郊区观测点以及南京市溧水区乡村草地和农田观测点为期一年的CO2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不同下垫面之上CO2通量观测值的差异以及城市和郊区不同观测高度的CO2通量观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在CO2地气交换过程中的作用是碳源,而植被下垫面为碳汇;城市粗糙子层中CO2通量观测值随高度增大,上层观测值具有较好的局地代表性;郊区站两个观测高度处于惯性子层之中,CO2通量观测值比较接近,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则反映了各自高度所对应的不同源区域范围内排放和吸收的不同.依据观测数据估算了不同下垫面的单位面积CO2全年净排放/吸收量,南京和苏州市区全年净排放量分别是18.2 kg·m-2和15.5 kg·m-2;农田和草地的全年净吸收量分别是2.9 kg·m-2和0.6 kg·m-2;郊区观测点25 m高度所对应的源区域内CO2全年净吸收量为0.5 kg.m-2,而50 m高度所对应的源区域内CO,全年净排放量为0.13 kg·m2.
Measurements of CO2 flux over urban,suburban and rural surfac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邹钧、孙鉴泞、郭维栋、董新奕、陈辉林、王海鲲、汪名怀、丁爱军

展开 >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教育部大气与地球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南京210023

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

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南京210023

展开 >

长三角 城市 郊区 农田 草地 涡动相关 CO2通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南京大学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团队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92044301420741314180500714380191

2023

环境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645
ISSN:0253-2468
年,卷(期):2023.43(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