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赤潮生物与赤潮特性是了解赤潮成因、判断赤潮趋势和科学预防应对赤潮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 2002-2021 年舟山近岸海域发生的 190 次赤潮进行分析,主要高发区为嵊泗、朱家尖东部和东极海域,高发期在 5-7月,主要赤潮生物 30 种.2020-2021 年对舟山近岸海域 40 个点位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发现,赤潮生物有 58 种,主要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un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嵊泗、朱家尖东部和东极海域夏季赤潮生物种类和丰度最高,秋季次之.近 5 年来,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提升,富营养指数相对稳定,为 2.33~4.28,一到三类海水比例与赤潮年度累计面积呈负相关,赤潮发生频次受水文气象因素影响,夏季高发区赤潮优势种丰度较高,发生赤潮的内外因素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