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行为的线索,可以探究地方财政压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理论探讨发现,财政压力较小时,一定的财政激励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保证公共服务支出,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劳动报酬占比.财政压力较大时,政府行为会发生扭曲,偏离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2000~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压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使用动态面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影响在长期情境下依然存在.基于此,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应坚持以事权定财权、以事定支的原则,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应注意基层财政的承受能力,完善土地交易制度;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规范并明确政府职能,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