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方法哲学对微观和国家宏观主体认识的嬗变——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西方法哲学对微观和国家宏观主体认识的嬗变——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扫码查看
康德把哲学主体与法律上的主体联系起来,提出人格人是那些行为可以归责的主体,开启了从法哲学视角对微观和国家宏观主体理论概括的探索.黑格尔提出实体即主体,区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提出人格权本质上是物权,深化了对微宏观主体——人的具体认识.马克思基于生产关系概念,把微观生产主体界定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或共同体,把国家宏观生产主体界定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或共同体,完成了从法哲学视角对微观和国家宏观生产主体——人的认识的理论概括,实现了对微观和国家宏观生产主体——人的概念认识的嬗变.
The Evolution of Cognition to the Micro and National Macro Subject in Western Philosophy: From Kant, Hegel to Marx

李云峰

展开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法哲学 主体 微观主体 国家宏观生产主体 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2020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362
ISSN:1674-831X
年,卷(期):2020.20(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