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民种粮收益:合理界定、提升逻辑与保障机制

农民种粮收益:合理界定、提升逻辑与保障机制

扫码查看
保证农民种粮收益处于合理水平是粮食安全根基稳固的前置性条件.经营与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使种粮农民范围扩大到在田间提供作业服务的主体.农民种粮合理收益要高于不同经营和服务主体的收益参照标准.总体上,农民种粮的土地成本、物质和服务费用、人工成本都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大的降成本空间.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规模经营主体形成了购买服务、提供服务、适度规模的三重增收逻辑;小农户与服务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经营增效逻辑.流转土地种粮向托管经营种粮的转变,在经济核算上把租金由种粮成本转化为种粮利润,促进土地流转秩序恢复和规范化发展.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的主要空间是降低成本.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服务支撑,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创新种粮经营和服务方式,培育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推动形成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相互调适、循环互促的种粮适度规模经营.
Reasonable Definition, Promoting Logic and Ensuring Countermeasures of Farmers′ Income from Grain Planting

芦千文、孔祥荣

展开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002

种粮农民 种粮收益 农业生产托管 适度规模经营 粮食安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0CGL02820BJY127

202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0.629
ISSN:1673-9272
年,卷(期):2022.16(4)
  • 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