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61-2019年河南省111个国家级气象站 日最低气温资料和1978-2019年气象灾情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寒潮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豫北和中东部地区的多,豫西和豫南的少.寒潮平均最大降温幅度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增加,豫北、中西部和豫西南大部的小,豫东和豫南大部的大.(2)近59年来河南省出现了区域性寒潮过程213次,其中秋季发生频次最高,冬季和春季的相同.近59年全省寒潮频次呈显著减少趋势,但2011年以来寒潮频次明显增多.(3)近59年全省强、中、弱等级寒潮过程分别出现39次、121次和53次,冬季强寒潮比例最大,春季和秋季弱寒潮比例最大.强、中寒潮频次总体随年代减少,弱寒潮频次无明显的变化特征.寒潮过程持续日数以1~4 d为主,寒潮强度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4)近42年河南省寒潮冻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受灾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豫北大部、豫西三门峡、豫东开封和商丘、豫南驻马店和信阳大部受灾较大.由于2011年以来寒潮频次明显增加,且寒潮在3、4月份发生频次较大,此时正值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抗寒能力较弱,遭受寒潮冻害的风险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