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避暑资源状况,利用 CLDAS数据,分析2002-2021年 7、8 月长江三角洲地区温湿指数的旬、月、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避暑气候适宜区进行评估.基于相关系数法探讨了不同地形地表条件下海拔高度、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等地理因子对温湿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象条件和地形特点共同决定了温湿指数的分布状况.7 月,温湿指数为[21.5,25.5)的避暑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浙江中部和南部山区;8 月,除上述地区外,江苏和安徽最北部也转为避暑适宜区,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避暑适宜区面积占比由 7 月的 12.81%增加到 8 月的 17.82%.(2)地理因子对温湿指数的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南部山区表现最为明显,温湿指数与海拔高度呈强负相关(R=-0.86),与地表温度呈中度正相关(R= 0.65),与植被覆盖度弱相关;长江三角洲中部城市群,温湿指数与地表温度呈中度正相关(R=0.54),与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度基本不相关;长江三角洲北部平原地区,温湿指数的分布与地理因子关系不大,这一带避暑条件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象因素.(3)土地利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温湿指数的分布,从而影响避暑气象条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