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地役权作为新型公益用地方式,是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环节,目前面临物权法体系融入、补偿标准确定及补偿方式优化等法律问题.民法典时代不宜通过顶层设计路径探究环境保护地役权建构方案,应立足基本国情,诉诸法解释学,重视役权现代化趋势,结合动态物权性理论及绿色原则,将其纳入民法典用益物权概念范畴,作为公共地役权子类型,通过多层次法律适用体系实现公私法协同治理.具体制度设计应采"强制设立+民事合同"取得方式,选择登记生效主义变动模式,系统规定役权主体、权利客体、权利救济等特殊权利内容,关注土地发展权转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环境保护地役权的本土化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