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目的 比较经胆囊前三角和后三角手术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 在范县中医院接受LC治疗的60 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C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胆囊前三角入路组(对照组)和经胆囊后三角入路组(观察组),每组 30 例。比较 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第3 天时检测2 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统计 2 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转开腹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 24h时的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组患者的IL-6、TNF-α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天时,2 组患者的IL-6、TNF-α和CRP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胆囊前三角入路比较,经胆囊后三角入路实施LC,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对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影响较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促进患者康复,且不增加中转开腹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首选术式。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白卫峰
展开 >
作者单位:
河南范县中医院 范县 457500
关键词:
胆囊前三角入路
胆囊后三角入路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炎性因子
出版年:
2024
河南外科学杂志
郑州大学
河南外科学杂志
影响因子:
0.709
ISSN:
1007-8991
年,卷(期):
2024.
3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