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清末民国时期外语教学的历时性发展与共时性特征

清末民国时期外语教学的历时性发展与共时性特征

扫码查看
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因处于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依据历时性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62至1900年的发端时期,1901至1936年的发展时期,1937至1949年的缓进时期。每个阶段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师生课堂活动、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习成效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历时性特点。同时,各个时期的外语教学也具有共时性特征:教学机构多种多样,日臻完备;教学目的合乎需求,个性频现;教学内容多搬英美,融汇中西;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争鸣不断;教师主体地位彰显,成效显著等。

陈艳君、张传燧

展开 >

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清末民国时期 外语教学 历时性发展 共时性特征

2013

武陵学刊
湖南文理学院

武陵学刊

CHSSCD
影响因子:0.345
ISSN:1674-9014
年,卷(期):2013.(6)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