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语言学视野下《政府工作报告》的历时性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政府工作报告》的历时性研究

扫码查看
作为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文本体现,《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各国智库、情报机构探查中国国策民情的重要公开资源,报告中的"生态观"与中国政府所倡导的"生态和谐"环境发展理念是否一致,亦成为开源情报分析的关注点、媒体外交的博弈点。文章以社会认知分析为基本路径,以概念隐喻为认知分析理论框架,提取并分析"生态和谐"理念提出以来三届《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8、2023)中的生态隐喻,描述文本所蕴含的作者生态认知及其与当代中国发展特点的历时性关联,揭示中国政府对于环境和生态的底层认知,并以此与世界对话,回应世界对中国"生态和谐"环境理念的评述甚至质疑。

张嘉伟、陆丹云

展开 >

国防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9

生态语言学 《政府工作报告》 历时性 概念隐喻

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湖南省新文科实践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21070074U20212082022SJYB0459

2024

海外英语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海外英语

影响因子:0.096
ISSN:1009-5039
年,卷(期):2024.(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