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丹参与南丹参的红外光谱研究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丹参与南丹参的红外光谱研究

扫码查看
以丹参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丹参药材进行区分.结果表明,丹参的红外光谱图中主要吸收峰在3 271、2 929、1 607、1 510、1 397、1 260、1 143、1 026、872 cm-1附近,不同产地丹参的吸收峰基本相似,但吸收峰的位置及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同一产地丹参的不同部位红外光谱及其特征吸收峰有差异,在1 800~800 cm-1范围,须根的吸收峰强度>根头部>主根,推测须根中丹参酮类、丹酚酸类及糖类含量较根头部和主根中高.同时研究了丹参与其伪品南丹参,在1 607与1 026 cm-1附近,丹参吸收峰强度均明显高于南丹参,说明丹参中丹酚酸类和糖类的含量较南丹参高.对不同产地丹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有效成分的分布与丹参的生态和产地呈一定的相关性,样品聚为两大类.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在丹参的鉴别中,不仅可以提供丹参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不同产地的丹参进行分类鉴别.
Identif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from Different Origin,Different Parts and Salvia bowleyana Dunn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王元媛、李欢欢、刘梅、陈龙梗、于凡、陈卫东、程旺兴、王国凯

展开 >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12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二阶导数光谱 聚类分析 丹参 鉴别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

KJ2018A03001704a0802145

2019

化学世界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化学世界

CSCD
影响因子:0.264
ISSN:0367-6358
年,卷(期):2019.60(3)
  • 8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