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福州市2016-2023年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检测

福州市2016-2023年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检测

扫码查看
目的 了解福州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尽早发现水产品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做好风险预警和干预.方法 对福州市2016-2023年各流通、餐饮和养殖环节采集的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与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3.6%(74/313);2017年检出率最高,达46.3%(x2=39.13,P<0.01),2019年未检出;各类样品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两栖类、软体动物类、甲壳类和鱼类(x2=38.29,P<0.01);非生食水产品检出率(29.2%)高于生食水产品16.9%(x2=6.54,P=0.011);不同包装类型中,所有检出菌株均来自散装样品,检出率26.9%(74/275);不同采样环节中,流通环节检出率最高,达27.4%(x2=14.05,P=0.001),其中又以农贸市场的检出率43.9%为最高(x2=23.14,P<0.01);7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tlh、trh和tdh 3种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7.3%(72/74)、8.1%(6/74)和4.1%(3/74),毒力株占12.2%(9/74),均为本地海产贝类.结论 福州市水产品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两栖类、软体动物类污染较重,海产贝类可能是潜在污染源.应加强相关环节的监测和监管力度,以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廖冬冬、曹祥玉、林馨、吴金建、陈凡冰

展开 >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州 350209

副溶血性弧菌 毒力基因 水产品 食品污染 食源性疾病

福州市卫生健康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项目

2018-S-wt7

2024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影响因子:0.366
ISSN:1007-2705
年,卷(期):2024.30(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