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发生三次上升和两次夷平,因而分别形成高低两级夷平面.较低夷平面形成于新第三纪,结束于3.6 MaB.P.,其上常有红色风化壳保存,表明形成于气候温暖的低地环境,海拔不超过1 000m.从3.6MaB.P.开始相继发生三次构造运动,分别命名为青藏运动(A幕3.6MaB.P.,B幕2.6MaB.P.和C幕1.7MaB.P.),昆仑-黄河运动(1.2MaB.P.,0.8MaB.P.和0.6MaB.P.)以及共和运动(0.15MaB.P.).青藏运动B幕黄土开始堆积,高原达到2 000m,冬季风稳定出现.昆仑-黄河运动使高原多数地面达到3 000m或更高,许多地方冰期进入冰冻圈,气候转型可能与此有关.共和运动使高原达到现代高度,气候变干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