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CP-AES和XRF方法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T0709地层中对人类活动有指示意义的元素含量,恢复了夏代以来遗址地层记录的人类活动特征:(1)夏代文化层(250~325 cm)时期是整个剖面的最湿热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相对有限,生态系统良好.(2)东周文化层下段(205~250 cm)仍是相对湿热的环境,磁化率大幅上升,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其中220 cm处的K、Mn、Sr、Ba含量骤降,说明该层段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曾被废弃.而在205 cm处地层中8种元素的含量快速升高,表明在下东周文化层中期人类活动异常频繁.东周文化层上段(120~205 cm)气候变冷、风化作用减弱,Pb含量的异常和Cu含量高值暗示遗址有青铜器制造活动的遗迹.(3)明清文化层(70~120 cm)时期气候干冷.本期地层中除Cu含量无显著变化外,Ba、Ca、P、Pb、Sr、Mn、K均有高值层位,而且本层位磁化率较高,这表明该时期人类活动的繁荣.同时,本层中含有陶片和瓷片以及较高的Pb含量,说明遗址在明清时期曾有瓷器作坊的历史;而Cu含量的低值则表明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已丧失了原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