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和新生产力研究

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和新生产力研究

扫码查看
报道1998~1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海域对细胞丰度、优势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新生产力及其环境制约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区域化特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陆架区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生产力均较高,大陆坡和深海区明显降低;营养盐浓度由于浮游植物的消耗则有相反的分布趋势.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受水体的垂直稳定度、浮游动物摄食、水温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控制.粒度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对调查海区叶绿素a的贡献,小型浮游生物为52.2%,微型为29.4%,微微型为18.4%;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小型为52.4%,微型为28.7%,微微型为18.9%.研究海区的平均新生产力和f-比分别为230.6 mg/(m2·d)和O.43.
Size fractionated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phytoplankton and new production in the Prydz Bay and the adjacent Indian sector of the Southern Ocean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8/1999

蔡昱明、宁修仁、朱根海、史君贤

展开 >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

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展开 >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粒度结构 新生产力 普里兹湾 南大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876032

2005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海洋学会

海洋学报(中文版)

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44
ISSN:0253-4193
年,卷(期):2005.27(4)
  • 27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