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海北部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对径流及黑潮暖流入侵的响应

东海北部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对径流及黑潮暖流入侵的响应

The communities of meiofauna in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and their responses to runoff and the intrusion of Kuroshio Current

扫码查看
为探究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东海北部及其临近海域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于2016年9月和12月,对研究海域共计20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内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16个,其中海洋线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其他优势类群主要包括桡足类、动吻类和多毛类.9月航次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758±759)个/(10 cm2),线虫占95.6%;平均生物量为(1216.4±464.7)μg/(10 cm2)(干重),线虫占55.26%.12月航次平均丰度为(2011±1471)个/(10 cm2),线虫占95.6%;平均生物量为(1143.0±755.0)μg/(10 cm2)(干重),线虫占67.2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可以划分为近岸和外海两个组,其中近岸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显著高于外海站位.但在各断面分布上,绝大多数站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最高值均出现在60 m等深线附近,并且该水深处站位的温度和盐度数值均表现出黑潮水的特征.黑潮近岸分支对东海陆架入侵是导致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小型底栖动物在60 m等深线附近具有的高丰度值可作为其对黑潮入侵的响应.推测,黑潮入侵所导致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增加以及黑潮水所携带的溶氧可能是导致该深度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刘清河、马林、李新正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展开 >

海洋线虫 生态学 指示生物 长江口 黑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

3177241531872194XDA11020305

2020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海洋学会

海洋学报(中文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44
ISSN:0253-4193
年,卷(期):2020.42(2)
  • 2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