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部湾大风江与南流江河口红树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北部湾大风江与南流江河口红树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扫码查看
生长在潮间带的红树植物在河口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本地种桐花树胚胎浸泡下沉实验与北部湾南流江和大风江河口段水体盐度、沿线潮间带植物群落结构与地貌分析,探讨红树林在河口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主要表明:南流江河口和大风江河口红树林自海向陆基本展现"红树林纯林(桐花树、秋茄、无瓣海桑种类混生)→红树植物与半红树植物(黄槿、苦朗等)混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与非红树植物混生→红树植物镶嵌→稀疏红树林小苗"的分布格局,但大风江河口向陆界限主要以红树、红树幼苗及半红树混生为主.此外,红树被浸淹时长是控制河口红树空间分布结构的主要因素.潮水上溯时长影响红树向陆生长的极限位置,宜林滩地是红树发育生长的必要条件.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mangrove along the riverine estuaries, Nanliujiang River and Dafengjiang River of the Beibu Gulf

王日明、戴志军、黄鹄、梁喜幸、黎树式、胡宝清、周晓妍、吴天亮

展开 >

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钦州市环境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 53501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10310

水体盐度 空间分布 河口 红树植物 北部湾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93053741666003

2020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海洋学会

海洋学报(中文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44
ISSN:0253-4193
年,卷(期):2020.42(12)
  •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