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中的治疗意义及临床实践.方法:本研究按照自愿公开的原则,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患者,在入院后的一天至两天内按照由稀到浓、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过一周患者均达到全肠内营养;对照组60例患者在入院后2天至3天内开始给以全肠外营养,患者在一周左右逐渐采用肠内营养代替肠外营养.患者在入院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以及第三周,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腰穿颅内压力,GCS 评分进行检测记录,同时对患者术后的感染状况以及愈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均有下降趋势,且浓度均正常值(40-55g/L),在三周后两组数据具有较显著差异(P<0.05),两组红细胞数目均有所降低,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方面,实验组百分比要高于对照组,具有较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的谷丙转氨酶均高于正常值,随着治疗的进展,都出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在治疗的第二周与第三周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前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在在治疗的第二周与第三周实验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颅内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呈现降低的趋势,两组降低的幅度基本相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GCS评分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第二周,实验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调查中发现,实验组患者,12例植物生存,4 例重残,6 例中残,38 例良好,对照组病人 22 例植物生存,8 例重残,12 例中残,18例良好.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的进展状况,科学合理的安排静脉营养与胃肠道营养的配比使用,使其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可以满足患者自身的营养需求供给,又可以提供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胃肠道的营养量,这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