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单一的疾病护理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是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患者大多由意外创伤或突发疾病引起,发病时间短,病情急,心理上处于高度应急状态,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此时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应付缓和患者的心理压力,配合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1],因此在急诊工作中,不仅要求医护人员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及时抢救患者,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急诊抢救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