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2011计划"实践形态及体制机制创新
"2011计划"实践形态及体制机制创新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2011计划"政策的理论来源是管理学的协同论.政策过程持守了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承袭中国重大教育政策的基本路径,昭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学科要素流动、教育资源动员、重点投入政策格局出现重大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政策执行的实践形态包括四种类型,即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科学前沿和文化传承创新.分析各"协同中心"设计方案,可以发现政策创新的向度:以学科导向转变为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优势学科为基础搭建创新平台、重大项目引领、建立系统的组织管理制度、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益协调分配和成果共享、引导性与支持性结合的多元投入、国际要素参与协同."2011计划"政策依然因循明显的项目治理逻辑,面临项目治理的思想藩篱和利益壁垒,消弭项目制系统风险,是实现"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政策目标的应然选择.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胡以彤
展开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德国慕尼黑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德国 慕尼黑 80539
关键词:
2011计划
政策过程
实践形态
政策创新
系统风险
出版年:
2018
经贸实践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经贸实践
ISSN:
1671-3494
年,卷(期):
2018.
(24)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