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我的父亲》中"父与子"母题的三个维度解析
《我的父亲》中"父与子"母题的三个维度解析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我的父亲》(Хороший Сталин)系俄罗斯著名作家维克多·叶罗菲耶夫(Викто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Ерофеев)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被誉为"当代《父与子》"的小说反映了当代俄罗斯文学进程中"父与子"母题的别样面貌。儿子对原生家庭的矛盾态度、父辈与子辈之间的思想冲突以及造成上述现象的文化空间贯穿小说始终。借助家庭、思想与文化空间三种维度,《我的父亲》跳出了建构父子冲突情节的范式,摆脱父子母题小说的中心化思考模式,将人格的形成过程同形成人格的文化空间进行整合,并对"父与子"文学母题进行重构,最终得出:"父与子"的文学母题已突破真实与虚构文本之间的界限,在文本之外得以延续。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于硕望
展开 >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
关键词:
《我的父亲》
"父与子"母题
文化空间
真实与虚构
基金: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3)
项目编号:
SISU2023XK020
出版年:
202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佳木斯教育学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
0.214
ISSN:
1000-9795
年,卷(期):
2024.
40
(6)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