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学者,探求学问的精髓的同时,也在努力培养自身至真至善的人品性格.但能成至真,而不可得至善.为何?君子之上有圣人,君子至真,而圣人至善.先有至真而后有至善,做不到至真就更无缘至善,但达到至真也很难近于至善.但是,后之学者不明此理,偏偏苛责汪中,指责其性格偏激,遗憾其未能至善.岂不知坚守本性道法自然,践行天道而成为至真的君子,已是何等伟大!又何必强求于己而不可得之物呢?而今,试从汪中"慎于交友,不流于俗;淡泊科名,敬守孝义;未必轻狂,笃于真理."三个角度为其至真的人品性格正名.告之众人,汪中实为品性至真的君子,而其不强求至善则更值得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