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不平则鸣及反题——中国古代文论中对创作动机的讨论
不平则鸣及反题——中国古代文论中对创作动机的讨论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本文从追究作者创作动机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作者为何要创作的说法做了一些清理。“诗可以怨”,司马迁“发愤着书说”,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观点,认为诗歌源自内心怨愤郁结。唐代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认为不平静,情绪波动故而作诗,喜怒哀乐皆为“不平”。宋代崇尚理性,苏轼“空故纳万境”的看法可作为其代表,内心空、静,故而能容纳世间万物,诗意自然显露。而与这些看法并行的,还有一种“不病而吟”,为文而造情,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下文将展开详细论述。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范金晶
展开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关键词:
创作动机
不平则鸣
宋代
转型
出版年:
201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四川省绵阳市文联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ISSN:
1006-026X
年,卷(期):
201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