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秸秆混掺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

秸秆混掺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

Effect of Straw Ble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Nitrogen in Soil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

扫码查看
氮素流失已成为石漠化地区修复治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小麦秸秆为添加物,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壤为供试土壤进行水肥入渗试验,探究灌溉施肥下石漠化地区土壤水、氮的运移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一维积水入渗试验中,秸秆混掺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下渗具有阻碍作用,处理组相较于对照组累积入渗量降低5.07%~59.32%,其中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运移距离与秸秆施加量成反比,而秸秆长度水平间变化并不规律.②入渗过程符合Philip入渗模型,拟合系数均在0.99以上,吸渗率S对施加量响应为在施加量0.7%水平下较CK提升,后随施加量增长,吸渗率降低,其中对比对照组最低减少31.11%,最高减少48.92%,秸秆长度对吸渗率的影响在3 cm长度水平下更显著,对比对照组降低47.21%,为所有处理中最低值.③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在0~5 cm范围内高,后随湿润锋运移逐渐降低,而秸秆施加量的增长提高了1 cm、2 cm、3 cm长度水平下硝态氮在湿润土体下部的含量,对比对照组最高上升44.7%,不同于上述规律,秸秆粉末水平下,硝态氮含量随施加量增长而降低,A3对比A1最高降低47.55 mg/kg,秸秆长度对硝态氮分布同施加量水平下,2 cm、3 cm长度处理均高于1 cm处理.综上所述,对于石漠化浅薄的土层而言,秸秆混掺减缓了硝态氮随水分下渗的趋势,使得肥液在运移过程中,硝态氮得以在湿润锋上部累积,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浅薄土层修复治理有积极作用.

沈秉涛、王妍、刘云根、张水琳

展开 >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

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24

秸秆混掺 石漠化地区 一维入渗 土壤改良 水氮分布 氮素流失 秸秆长度 秸秆施加量 湿润锋 土壤硝态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322604202022Y599

2023

节水灌溉
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武汉大学,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水灌溉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74
ISSN:1007-4929
年,卷(期):2023.(6)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