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身份的可验证密钥的公钥内积函数加密算法

基于身份的可验证密钥的公钥内积函数加密算法

Identity-Based Inner Product Functional Encryption with Verified Secret Key

扫码查看
函数加密(Functional Encryption,FE)是一种多功能的加密原语,最早由Boneh等人正式提出.自从FE出现以来,许多研究者考虑如何实现通用的FE的构造.但是,这些工作使用了较为复杂的理论工具:例如,不可区分性的混淆和多线性映射等,实用性存疑.因此,构造特殊的、高效的FE以满足特定应用场合的需要成为了许多学者探索的热点.本文对近来较为热门的一种FE:内积函数加密方案(Inner Product Functional Encryption,IPFE)进行研究,以解决目前的IPFE无法指定接收者身份,以及无法认证密钥颁发者身份的问题.内积函数加密(Inner Product Functional Encryption,IPFE)作为一种新颖的加密原语,可以分为公钥IPFE(PK-IPFE)和私钥IPFE(SK-IPFE).目前提出的PK-IPFE有两点可改进之处:一方面,不能为密文指定接收者的身份,这将可能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外泄密文的敏感信息;另一方面,它不能抵抗以下密钥的修改攻击:持有向量密钥的恶意敌手可以将此向量进行修改.因为现存的PK-IPFE方案无法提供密钥的验证功能,因此,该攻击也将可能导致安全性的危害.提出一种标准模型下的基于身份的可验证密钥的PK-IPFE方案ID-PK-IPFE,形式化地给出针对该方案的三种攻击模型s-CPA、s-IMA和s-VMA,其中s-CPA模型展示选择性的密文不可区分性;s-IMA模型展示密钥中身份的不可修改性;s-VMA模型展示密钥中向量的不可修改性.提出了两个新的困难性假设:CBDH和DBDH-v,其中CBDH假设的安全性可归约到CDH假设上,DBDH-v的安全性可归约到DBDH假设上.把ID-PK-IPFE的s-CPA、s-IMA和s-VMA安全性归约到CBDH和DBDH-v这两个假设中.把ID-PK-IPFE的理论效率与Abdalla和Agrawal等人提出的两个PK-IPFE方案进行了对比,得出了ID-PK-IPFE的效率稍低,但在权限控制和抵御密钥修改攻击方面存在优势的结论.为进一步检验方案的实用性,使用JPBC库在一台CPU为i7-6700 3.40GHz,内存为8.00 GB,操作系统为Windows 7 64-bit的个人PC机上实现了本文的方案.在Setup算法中添加了预处理阶段:在该阶段,程序将预先计算多个消息的值,并将预先计算的结果存放到hash表中,待解密消息时可供查询.分别进行了两组实验,在第一组实验中,消息的范围为(0,1000),而在第二组实验中,消息的范围为(0,10000).在(0,10000)范围内时,大多数数据统计应用程序的需求都可以满足.设定实验中向量的长度均从10增加到15,实验证明,ID-PK-IPFE方案是实用的.

邓宇乔、宋歌、杨波、彭长根、唐春明、温雅敏

展开 >

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教育统计应用实验室 广州510120

广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广州510120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广州510120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西安710062

贵州省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 贵阳550025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广州510006

展开 >

公钥内积函数加密 基于身份的加密 标准模型 可验证的密钥

课题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密码发展基金广州市教育局协同创新重大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

2017YFB08020006177214761300204620021222017A0303133732019A1515011797MMJJ2017011712016100052019KTSCX014

2021

计算机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3.18
ISSN:0254-4164
年,卷(期):2021.44(1)
  • 7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