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葡萄霜霉菌株的收集及侵染12个葡萄品种后症状差异分析

葡萄霜霉菌株的收集及侵染12个葡萄品种后症状差异分析

扫码查看
葡萄霜霉病的广泛传播会对我国葡萄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科学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传播,从江苏、浙江和上海等长三角省(市)的葡萄栽培区采集编号为BS的霜霉菌菌株样品进行鉴定,之后以12个葡萄品种为寄主材料进行致病力试验.将霜霉菌株侵染葡萄后的表型划分为5类:易感病(A型)、感病(B型)、较感病(C型)、较抗病(D型)、抗病(E型).结果表明,17份菌株的致病力程度多在A型到C型之间,具有欧亚种背景的葡萄品种对所有菌株均较感病,其中以紫甜无核和黑比诺最为感病(A型);3种砧木葡萄对其中12份菌株较为抗病,叶片侵染部位有超敏反应的坏死斑点,其中以砧木Kober 5BB最抗病(E型);具有欧美杂交背景的品种抗病性居中,其中以夏黑和阳光玫瑰较为抗病(D型).为了验证该分级系统的可行性,挑选了 E型葡萄品种砧木Kober 5BB和A型葡萄品种紫甜无核进行进一步的致病力测试和霜霉孢子囊形态观察,发现试验结果一致.该研究为不同遗传背景的葡萄抗病杂交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巩培杰、康军、包若煊、王晨、房经贵

展开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南京 210014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葡萄 病原寄主互作 霜霉病 超敏死亡 致病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32202433BK20200541130809007ZX233016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4)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