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94份水稻骨干材料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94份水稻骨干材料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扫码查看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稻瘟病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对48份水稻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Rf1a对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48份水稻骨干材料及品系中,单个种质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为1~6个,携带4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最多,占总数的33。33%,其次为携带3个(22。92%)、2个(18。75%)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携带6个抗稻瘟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最少(4。17%);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48份水稻种质中的分布差异较大,Pib、Pikh、Pi54在供试粳稻中的分布最广泛,分布频率分别达到77。08%、64。58%、62。50%,其次为Pita、Pikm、Pia,分布频率分别为47。92%、41。67%、33。33%;48份水稻种质共有抗稻瘟病基因组合22个,其中组合Pia+Pi54+Pikh+Pib和组合Pi54+Pikh+Pib的水稻材料数量最多(各6份)。在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中,携带恢复基因Rf1a的占93。48%。通过分子标记手段明确了相关种质的抗稻瘟病基因类型,为抗稻瘟病和恢复系新品系的选育及亲本组配提供了较好的遗传信息。

张金霞、张倩倩、王书玉、刘贺梅、孙建权、胡秀明、殷春渊、王和乐、张玉红

展开 >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 453002

水稻 骨干材料 抗稻瘟病基因 恢复基因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新乡市重大科技专项

232102110256HARS-22-03-G122ZD001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5)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