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全生育期(播种一收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选取手工栽插(HT)、抛秧(ST)、机插(MT)、直播(DS)4种种植方式和淹水灌溉(FI)、间歇灌溉(Ⅱ)2种灌溉模式进行大田试验,对直播稻与移栽稻全生育期稻田水量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开展研究以期评价多元种植方式下双季稻的的需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水分管理产量大小关系均表现为:HT>ST>MT>DS;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移栽稻大于直播稻、Ⅱ大于FI的趋势,不同灌溉模式下抛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HT、MT、DS分别降低了 3。85%~8。86%、5。59%~9。55%、34。04%~45。76%。双季稻的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均为Ⅱ小于FI。不论FI还是Ⅱ,双季稻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以及耗水量均表现为直播稻高于移栽稻,且直播稻苗期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显著高于移栽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与其他处理差异较小。移栽稻各处理育秧期水量平衡各参数占全生育期比例均以HT处理最高,其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为1。82%~4。51%,早稻排水量均占全生育期的3。97%,晚稻移栽后稻田无排水(育秧期占比100%)。移栽稻育秧期水分利用与消耗在全生育期水分管理中亦是极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灌溉模式以间歇灌溉+手工栽插的结合最优,在实现高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王廷金、才硕、时红、郭巧玲、刘现波、程婕、万绍媛

展开 >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江西南昌 330201

双季稻 全生育期 种植方式 灌溉方式 水量平衡 水分利用效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

31960377202124ZDKT29202325ZDKT01KT201630CKWV2016400/KY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8)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