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薄壳山核桃复合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及林下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薄壳山核桃复合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及林下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疏植薄壳山核桃+牡丹(RPP)、密植薄壳山核桃+牡丹(DPP)、疏植薄壳山核桃+芍药(RPHP)、密植薄壳山核桃+芍药(DPHP)4种复合经营模式和薄壳山核桃纯林(CK)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林下作物的叶片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薄壳山核桃复合经营模式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提升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其中DPHP处理条件下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化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DPP处理下土壤电导率变化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相比对照提高14.29%,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p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复合模式下的全氮、全磷含量相比对照有明显提升,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复合栽培模式下密度与土壤全钾含量存在正相关,DPP、DPHP处理模式下土壤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比CK处理分别提高11.58%、12.11%.叶片厚度与叶片面积成反比,叶片厚度越小,叶面积越大.不同处理对林下作物叶片鲜重、干重、含水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密度模式下,林下种植牡丹的叶绿素含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DPP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相比RPP处理提高32.80%.不同密度条件下芍药的种子数量和单粒重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牡丹的种子数量和单粒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比于RPP处理,DPP处理种子数量增加14.25%,单粒重降低13.64%.综上,复合栽培模式相比纯林模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明显,其中DPP、DPHP处理效果较好,不同复合模式对林下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指标有影响,林下种植牡丹较优.

苏西娅、任俊鹏、刘照亭、朱正顺、葛朝峰、毛妮妮

展开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 212400

江苏金山东篱农业有限公司,江苏句容 212400

薄壳山核桃 复合模式 土壤性质 品质

句容市科技创新基金

ZA32107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8)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