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转录组学的牦牛不同部位嫩度差异研究

基于转录组学的牦牛不同部位嫩度差异研究

扫码查看
为比较牦牛肉不同部位嫩度的差异,以及研究嫩度涉及的基因和途径的运输与合成之间的平衡,以牦牛外脊肉(WJR)、肩肉(JR)、黄瓜条(HGT)3个部位为模型,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3个部位中的共同高表达基因及显著差异基因.结果显示,JR/HGT/WJR中共同高表达基因为131个,JR/HGT、WJR/HGT和WJR/JR等3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607、713、295个.通过对3个部位的共同高表达基因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11种与嫩度相关候选的基因:肌球蛋白轻链(MYL1、MYL2),肌凝蛋白家族(TPM1、TPM2),编码横纹肌凝蛋白轻链亚基(MYLPF),肌球蛋白重链(MYH1、MYH2、MYH7),肌球蛋白结合蛋白(MYBPC2)、肌结蛋白(MYOT),Cal-sarcin-2基因(MYOZ1).通过对3个部位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6种与嫩度相关的基因:肌凝蛋白β基因(TPM2)、肌凝蛋白γ基因(TPM3),肌球蛋白轻链2(MYL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3、MYLK4),肌球蛋白重链(MYH6).最终从3个不同部位中共挖掘出15种影响嫩度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和氮代谢等途径调控嫩度.

林青、吴海玥、胡蓉、闫忠心、刘云娜

展开 >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

青海省牦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海西宁 810016

青海牦牛 转录组学 不同部位 嫩度品质 生物信息学分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项目青海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青海省科技计划

2022YFD16023042023ZY0272023-NK-135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1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