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SNP标记的玉米遗传多样性与杂优模式分析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遗传多样性与杂优模式分析

扫码查看
为揭示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育种实践中所用的杂种优势模式,利用58个北方春玉米自交系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鉴定并筛选了 2 559 400个高质量SNP用于解析供试材料的遗传特性。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自交系中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09-0。38之间,平均值仅为0。21,说明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玉米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系数范围在-0。21-1。75,其中自交系丹598与吉1037的亲缘关系系数最大,而自交系PH6WC与GS01的亲缘关系系数最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群体明显地被划分为6个亚群,分别为SS、NSS、PA、兰卡斯特、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进一步对东北地区主要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得出,SS × NSS、NSS × PA、NSS ×兰卡斯特及SS×塘四平头可作为东北地区主要推广的杂种优势模式。以上结果为自交系的改良创新及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组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代力强、李天娇

展开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吉林吉林 13210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101

玉米 SNP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杂种优势模式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

20230101190JC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13)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