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高低畦种植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高低畦种植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明确黄淮海流域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筛选适宜的种植模式以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于2020-2022年冬小麦生长季,采用衡观35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小畦平作(SFP)、两高四低(THFLP)、四高两低(FHTLP)3种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量和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差异,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HFLP处理下小麦产量、穗数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较SFP和FHTLP,2020-2021年产量分别提高23。65%、13。20%,穗数分别提高34。78%、18。83%,成熟期干物质总积累量分别提高45。89%、14。66%,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66。69%、16。94%;2021-2022年产量分别提高24。21%、10。13%,穗数分别提高38。55%、21。38%,成熟期干物质总积累量分别提高47。57%、13。64%,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75。30%、14。74%。3种种植模式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贡献率均高于花前营养器官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且2年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贡献率均以THFLP最高,与SFP、FHTLP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THFLP通过合理调整农田微地形优化小麦群体结构,达到增大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和加强花后干物质同化量的目的,以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是井灌区较为理想的高产栽培模式。

周江明、韩小伟、田雪慧、武利峰、高英波、李明军、李伟、李树兵、郝延杰、韩哲、高琪

展开 >

滨州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滨州 256600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

冬小麦 种植模式 产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穗数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滨州市农社领域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计划

2020KJTPY0572023KTPY005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14)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