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西割手密创新种质F1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广西割手密创新种质F1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扫码查看
基于表型性状对60份广西割手密F1群体创新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广西割手密创新种质材料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60份含广西割手密87-16血缘F,群体创新种质为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分蘖率、株高、茎径、锤度、有效茎数、单茎重、单产和糖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8个农艺性状变异较丰富,变异系数在5。51%~36。36%之间,其中单茎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36。36%;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产与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与品质性状糖产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744%,第1主成分糖产量因子是重要因子,贡献率为52。06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为9。50处将60份创新材料分为5类,分类的5个类群都各具优势和不足,这些性状可以根据不同的甘蔗育种目标而进行充分的利用。其中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8个性状指标均优异,共筛选出 12 份优质材料,分别是 GXSF112-1、GXSF112-27、GXSF112-29、GXSF112-53、GXSF112-14、GXSF112-40、GXSF112-42、GXSF112-63、GXSF,12-10GXSF,12-13、GXSF112-21、GXSF112-26,可以进一步作为亲本材料在甘蔗育种中加以利用,也可为割手密种质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杨翠芳、张革民、段维兴、周珊、黄玉新、高轶静、雷敬超、罗亚伟、张保青

展开 >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心/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

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云南开远 661699

割手密 表型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