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质量、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质量、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有效解决果园长期清耕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以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紫花苜蓿、黑麦草和小麦3个生草栽培处理,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比较不同生草栽培对土壤肥力、酶活性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小麦模式相比,紫花苜蓿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含水率及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 13。56%、10。18%、12。04%、43。52%、146。58%和96。90%;(2)紫花苜蓿模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小麦;(3)基于非线性模型计算显示,紫花苜蓿模式下,土壤质量指数SQI显著高于黑麦草,黑麦草显著高于小麦;(4)3种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C/N、N/P无显著影响,紫花苜蓿模式下土壤C/P显著低于黑麦草和小麦;(5)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因此,紫花苜蓿在改善果园土壤肥力方面优于黑麦草和小麦,尤其能够提高刺梨园磷的供应。

翟泰雅、高小叶、张涛、何燕、韦祖兰、蒙燕朗

展开 >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25

生草栽培 刺梨园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土壤酶活性 化学计量特征

2024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32
ISSN:1002-1302
年,卷(期):2024.52(22)